马上评丨超常设置战略急需专业,意味着什么

爱建股份 园艺 2025-04-23 3 0

在新一轮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的背景下,今年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备受各界关注。

4月22日,教育部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

据介绍,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瞄准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突破集中申报限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今年增设的29种新专业。央视新闻 图

今年初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推动学科融合发展,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是对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具体落实。

一直以来,我国为确保新增学科专业的质量,以及设置学科专业的严肃性,坚持实施专业设置与调整集中申报制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明确,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对于高校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要求高校经校内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通过后,于每年7月31日前通过专门网站提交专业设置申请材料,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对需审批的专业进行评审,于当年11月30日前公布审批结果。

另外,为促进高校认真对待学科专业设置,重视新增专业的质量与特色,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域发展急需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等,提前谋划增设专业。高校申请增设专业(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原则上应列入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通过专门网站提交相关材料。

这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毋庸讳言,近年来有的高校在增设新专业时,存在“一哄而上”举办热门、时髦专业的问题。什么专业热就办什么专业,而不考虑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这导致部分新增专业因缺乏质量保障、专业特色,难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造成这些新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

然而,集中申报与预申报制度,适合设置常规专业,而不适合设置战略急需专业。按照集中申报、预申报制度,设置新专业的周期就比较长,再加上培养周期,从明确战略需求,到输送相关专业人才,就会有5~6年的滞后。这就需要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

拿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来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随后,国家发改委新设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就是为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加强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如果按照常规设置模式,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至少要等到今年7月申报、11月审批,明年才能纳入招生了。

对于战略急需专业,不但要有,更要办好、办出高质量。因此,超常规设置专业,也需要有超常规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相配套。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专业名称相同,由于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有的高校关注学术人才培养,有的高校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新产业、新业态,也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需要高校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所需要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

而对于这些新增的超常规设置专业,考生在选择时也不能盲目追求“尝新”,而要详细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培养模式等,结合自身兴趣进行理性选择。这可以促进高校重视专业特色与内涵建设,以育人质量与发展前景来吸引学生报考,由此实现急需专业人才培养,高校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