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信卫星高级副总裁陆犇:千帆星座建设规模化效应初现

滨江集团 花卉 2025-04-24 4 0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目前,千帆星座建设的规模效应初步呈现。垣信卫星在卫星制造、载荷研制及卫星终端制造等方向上,推动成本、产能和效率优化持续发力。

4月24日,垣信卫星高级副总裁陆犇在2025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采访中向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

千帆星座垣信卫星自主研发建设、商业化运营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是中国首个进入正式组网阶段的巨型商用低轨卫星星座

卫星互联网指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辐射全球,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是国际化信息传输通道的承载体。

千帆星座主要分为三期部署,一期部署648颗卫星,提供区域网络覆盖;二期部署1296颗卫星,实现全球网络覆盖;三期规划由超过1.5万颗卫星提供多元业务融合服务。

2024年8月6日,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截至目前,千帆星座已完成五个批次的组网卫星发射。据陆犇介绍,五次发射均采用“一箭18星”安全部署及卫星平板堆叠发射

在整星制造方面垣信卫星开展了系统级设计、仿真、验证环节的研发工作推动卫星厂商在技术与能力上同步提升。

陆犇表示,千帆星座所依托的卫星数字化工厂目前已经形成批量化、标准化、低成本的研产能力,“千帆星座在轨运营卫星达到90颗,意味着这些能力通过了规模化应用的考验。

格思航天为千帆星座计划的核心卫星制造承载单位,目前千帆星座的90颗在轨卫星中,有36颗由格思航天研制。

格思航天副总经理文枚金在采访中称,格思航天主要产品包括低成本高性能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商业卫星,综合性价比实现国内领先。

格思航天位于上海的G60卫星数字工厂于2023年12月投产,目前年产能达300颗卫星,后续满产状态下年产能可达600颗卫星。2024全年,该公司完成了54颗卫星的生产任务。

今年3月25日,格思航天二期工厂项目继续落地上海计划投资超10亿元建设吨级卫星脉动生产线,可支撑每年150颗吨级卫星。

文枚金表示,新工厂将主要针对格思航天后续推出的大尺度手机直连卫星,将进一步填补国内吨级卫星批生产能力、吨级卫星堆叠试验能力、手机直连卫星系统级测试能力以及大尺寸太阳翼总装及验证能力。

近期格思航天向垣信卫星交付第三批次18颗卫星进行发射组网。2025年预计将完成超200颗千帆星座一代卫星交付。

垣信卫星的海外业务正在有序推进中。在“中国航天日”活动上,垣信卫星与泰国国家电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通过千帆星座低轨卫星宽带网络服务能力,提升泰国偏远区域的卫星通信能力、共同开拓卫星宽带网络市场应用。

除此之外,垣信卫星还与巴西国有通信企业TELEBRAS、马来西亚卫星运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MEASAT达成合作意向

陆犇表示,通过提供数字化的无缝服务,千帆星座将弥合数字鸿沟,改善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

2024年是千帆星座组网发射的元年,同时是中国商业航天一个重要的年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都刚刚开始。”陆犇称。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