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的私人庄园里挥舞高尔夫球杆时,一场横跨 12 州的 " 抱团诉讼 " 正在上演——纽约、亚利桑那、科罗拉多等州的总检察长们,集体将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要求判定其关税政策非法。

这场诉讼不仅掀起了美国宪政史上罕见的州权与总统权之争,更暴露出特朗普政府 " 关税大棒 " 下的经济混乱与政治撕裂。
特朗普自今年 1 月重返白宫以来,以 " 重振美国制造 " 为名,对全球贸易伙伴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关税战。从钢铁铝材到汽车零部件,从农产品到半导体芯片,关税让美国消费者叫苦不迭。俄勒冈州的研究显示,95% 的关税成本最终由普通家庭承担,每个家庭年支出激增 3800 美元。康涅狄格州总检察长威廉 · 汤直言:" 这根本不是贸易政策,而是对中产家庭的隐形征税!"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引以为傲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成了各州攻击的靶心。这部冷战时期的法律允许总统在 " 国家紧急状态 " 下干预经济,但 12 州联合诉讼书犀利指出:所谓 " 外国威胁 " 不过是特朗普自导自演的闹剧——既没有 " 异常威胁 ",更无 " 紧急状态 ",有的只是总统滥用权力、架空国会的野心。纽约州总检察长利蒂希娅 · 詹姆斯嘲讽道:" 如果加征关税能解决所有问题,白宫干脆宣布每天都是‘国家紧急状态’好了。"
而首先起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违法的加州州长纽森痛斥:" 我们的港口堆积着无法清关的中国电子元件,农场里烂掉的是本该出口墨西哥的葡萄。" 代表汽车产业的六大协会更在联名信中警告:25% 的零部件关税将导致生产线停摆、百万工人失业,甚至引发供应链 " 雪崩式 " 崩溃。

小企业主们早已不堪重负。在缅因州,一家家族经营的渔具厂因中国原材料加征关税被迫裁员 60%;亚利桑那州的太阳能板组装商则因成本暴涨宣布破产。正如经济学家所言:" 特朗普的关税像一把双刃剑,割伤对手前先捅穿了自己。" 连一贯支持共和党的德克萨斯州石油大亨都开始倒戈:" 他(特朗普)以为自己是 21 世纪的汉密尔顿,实际只是个拿着计算器乱按的赌徒。"
这场抱团诉讼不仅是法律战,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博弈。12 个起诉州中,纽约、伊利诺伊等 9 个由民主党主政,而亚利桑那、内华达等摇摆州的加入,则暴露出共和党内部的裂痕。白宫副新闻秘书库什 · 德赛反击称这是 " 民主党人的政治猎巫 ",但讽刺的是,连共和党参议员查克 · 格雷斯利都与民主党联手推动法案,试图剥夺总统的关税自主权。
特朗普的支持率正遭遇滑铁卢。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跌至 39%,59% 的民众认为美国正在全球丧失信誉,更有四分之三的选民反对其竞选第三任期。

在这场混战中,一个荒诞的现实浮出水面:特朗普政府 3 个多月内签署了 4 项关税行政令,每次都宣称 " 国家紧急状态 "。但正如诉讼书所揭露的,这些 " 紧急状态 " 的理由从 " 中国技术威胁 " 到 " 墨西哥毒品泛滥 " 五花八门,甚至被网友调侃为 " 总统的万能借口生成器 "。
法律专家指出,若法院判定特朗普违宪,将动摇总统动用紧急权力的传统。但更大的危机在于,这场诉讼可能开启州权挑战联邦的先例——正如 1776 年北美殖民地反抗英王征税,2025 年的美国正见证着 " 新联邦主义 " 的觉醒。
随着案件进入审理程序,两大悬念牵动人心:其一,美最高法院是否支持州政府的 " 宪法保卫战 "?其二,5 月 3 日即将生效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是否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在这场法律战的背后,2026 年中期选举的号角已悄然吹响。民主党试图用诉讼塑造 " 法治捍卫者 " 形象,共和党则借关税议题巩固蓝领基本盘。
但无论结果如何,普通美国人才是最大输家——他们要在两党政治撕扯中忍受物价飞涨、就业动荡的双重煎熬。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同一面照妖镜,映照出美国政治的魔幻现实:一个自诩 " 自由市场灯塔 " 的国家,正用保护主义筑起高墙;一个标榜三权分立的 " 民主典范 ",却因总统扩权陷入宪政危机。正如《华尔街日报》所嘲:" 特朗普的关税战没有赢家,只有一群举着法律文书互相投掷的官僚。"
这场 12 州联讼或许无法立刻终结关税乱象,但它撕开了美国政治经济体系的深层裂痕。当 " 法律战 "" 贸易战 " 与党争交织,美利坚这个 " 合众之家 " 能否维持?答案或许不在法庭,而在 2026 年的投票箱里。
图片源自网络